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叛乱声中的名将之死 为帝国的不幸买单

叛乱声中的名将之死 为帝国的不幸买单

2010-12-20 2:05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百家讲坛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,吐蕃极为不甘,遂指使位于印度北部的朅师国进攻小勃律,切断了小勃律的运输通道。玄宗得到战报,马上把平定朅师国的任务交给了高仙芝。

  天宝九年(750年)二月,高仙芝成功击破朅师国,俘虏其国王勃特没,另立其兄素迦为新国王,将朅师国置于大唐的控制之下。至此,高仙芝的声名已经威震中亚。

  与此同时,他身上固有的缺点也开始逐渐暴露。随着功名的日益显赫,高仙芝内心的杀戮欲和占有欲也日渐膨胀。位于中亚锡尔河流域的石国(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),就在这时不幸成为高仙芝欲望的牺牲品。

  由于大唐帝国在中亚的势力日渐强大,石国有心依附,便派遣使臣去见高仙芝,请求与大唐签署和平条约。签约仪式上,宾主双方都很愉快,高仙芝也表现得非常真诚和热情。可此时的石国使臣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,石国已经成了高仙芝眼中待宰的羔羊;而这纸所谓的和平条约,也无异于一张温情脉脉的死亡通知书。

  天宝九年十二月,高仙芝悍然撕毁和约,亲自带兵入侵石国。此时的石国君臣依然沉浸于和平幻梦中,根本没有防备,加上军事实力本来就弱,短短几天就被高仙芝攻破了。

  高仙芝占领石国后,不仅将国王、大臣、士兵和所有青壮年全部俘虏,而且还干了两件十分令人诟病的事情:一是屠城,二是劫掠。

  石国灭亡后,一位王子侥幸逃脱,随后奔走于中亚各国,到处控诉高仙芝的暴行,说他背信弃义,“欺诱贪暴”。中亚诸国遂迅速缔结成反唐联合战线,并遣使向黑衣大食(阿拉伯)求助,准备借助黑衣大食的力量,进攻大唐的安西四镇。

  高仙芝很快得知了中亚诸国的反唐计划,他决定先下手为强,主动出击黑衣大食。天宝十年(751年)四月,高仙芝集结了安西四镇的两万精锐,同时征调了西域拔汗那国和葛逻禄部落的藩兵,组建了一支胡汉混合兵团,共计六万人。同月,高仙芝与部将李嗣业、段秀实等人,率部从安西出发,越过葱岭和大沙漠,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,于同年七月进抵中亚古城怛罗斯(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市附近)。

  高仙芝的远征军逼近怛罗斯之时,阿拉伯人就接到了情报。黑衣大食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•穆斯林立即下令,命部将塞义德率数千人进驻怛罗斯加强防守,从而为大军的集结赢得了宝贵时间。等到唐军兵临怛罗斯城下,先机已失,战斗的主动权已经落入阿拉伯人手中。

  东亚与西亚最强大的两个帝国,在这里发出了最强烈的碰撞。然而,就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当口,唐军的阵脚突然一片大乱,葛逻禄部落倒戈了。这也在顷刻间决定了这场战役的结局。最终,两万汉人将士几乎全军覆没,只有高仙芝、李嗣业等几名主将逃离了战场。

  怛罗斯战役之后,中亚的命运被彻底改变。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,唐朝自顾不暇,不得不放弃对中亚霸权的争夺,再也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,原本亲附唐朝的中亚诸国转而臣服于阿巴斯王朝。从此,华夏文明彻底退出中亚。

  如果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,以当时盛唐的综合国力,要重新夺回中亚霸权是完全有可能的。事实上,就在怛罗斯战败的两年后,安西唐军就迅速恢复了以往的实力,大唐帝国也再次把军事和政治触角伸进了中亚,开始了新一轮谋求霸权的努力。

  当然,这新一轮努力的代表人物不再是高仙芝了,而是大唐军界的另一个后起之秀——封常清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高仙芝